閱讀量:1651 日期:2021-10-12
山藥的日常管理工作對于山藥的影響很大,如果管理得當就會促進山藥產(chǎn)量的增加,那山藥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應該怎樣管理呢?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。
山藥栽培管理上,重點要抓好基肥的施用,土壤的疏松,山藥種的處理,適時追肥,病害的防治,并且采取措施盡量促進根莖部的生長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
一、土壤疏松好,塊莖易膨大。
土壤的疏松對于根莖的伸長和膨大至關重要。栽植溝挖深要達到1米左右,沙質壤土疏松透氣,提溫快,前期發(fā)苗好,有利于塊莖伸長;黏重的土壤冷硬,透氣差,不利于塊根伸長,但肥力好有后勁。不論什么樣的土質,可以每畝地摻施牛馬糞或粉碎的作物秸稈(麥穰、稻殼也可以)1000公斤以上,這樣既增加土壤有機質,又改善了土壤通透性。土壤中的大塊石子、磚瓦、沙礫要除掉,以免造成根莖的傷害。挖溝最好提前到封凍前,有利于風化土壤,形成好的土壤結構。灌水應越早越好,以利盡早提升地溫。
二、基肥要用足,地膜應覆蓋。
每畝基施腐熟好的雞鴨糞肥或豬羊糞肥3000公斤以上,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以上,磷酸二銨50公斤左右。有條件的增施生物菌肥和豆餅肥100公斤,硼鋅鐵微肥各一公斤,與土壤充分混合后填在栽植溝里。用水灌足后,待地溫升到15度時才能播種。播種后應覆蓋地膜提溫保墑。5月底要撤膜,以利塊根下扎。
三、種苗須處理,防病又防蟲。
山藥播種后容易感染根腐病和立枯病,最為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山藥種進行處理,可以用咯菌腈(適樂時)1000倍或阿米西達1500倍浸泡山藥種,并順溝噴藥后再播種,確保山藥苗期不死棵。
春季地下害蟲比較多,主要為螻蛄、金針蟲、蠐螬、地老虎,較為有效的辦法是順溝噴施1500倍的辛硫磷?;蛘哂酶邼舛蠕J勝(噻蟲嗪)噴溝防治地下害蟲,效果更好,安全性更高。
四、中期保莖葉,三項注意好。
山藥到生長中期,陰雨天多,濕度大,容易引發(fā)炭疽病、褐斑病、釘孢葉斑病、褐色腐敗病、病毒病??梢杂冒⒚孜鬟_1500倍加銅高尚600倍噴霧,間隔15天一次,共噴施2-3次即可。褐色腐敗病可以用以上方法灌根,特別是大雨過后。病毒病重點是防治好白粉虱、螨蟲。注意追施化肥,生長中期追施2-3次即可,每畝每次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公斤左右。注意及時摘除山藥豆,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。
1、品種選擇
目前主要種植的山藥品種有細毛長山藥、二毛山藥和日本山藥3個品種。細毛長山藥和二毛山藥都屬于普通山藥長柱變種。日本山藥是一個適應性強、品質好、產(chǎn)量高、有發(fā)展前途的品種。
2、土壤選擇和刨溝
種植山藥,應該選擇肥沃、疏松、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輕壤土,忌鹽堿和粘土地,而且土體構型要均勻一致,至少1--1.2m土層內不能有粘土、土沙粒等夾層。否則會影響塊莖的外觀,對品質也有影響。刨溝應該在冬春農(nóng)閑季節(jié)進行,按100cm等行距或60-80cm的大小行,采取“三翻一松”(即翻土3鍬,第4鍬土只松不翻)的方法。溝深要達到100-120cm,有條件的可采取機械刨溝。
3、種苗的制備
種苗制備方法有3種:一是使用山藥栽子,取塊莖有芽的一節(jié),長約20-40cm;二是使用山藥段子,將塊莖按8--10cm分切成段:三是使用山藥零余子。選用種苗以零余子育苗較好,其次是栽種1-2a的山藥栽子,超過3a的不能用。用山藥塊莖作種苗是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,既解決山藥塊莖數(shù)量不夠,且產(chǎn)量高,又能防治品種退化。分切山藥段子,一般栽種時邊切邊種,用300倍液多菌靈藥液浸泡1-2min,晾干后即可播種。細毛長山藥和二毛山藥可提前30d切段,兩端切口處粘一層草木灰和石灰,以減少病菌的侵染。
4、整畦,灌墑
把山藥溝刨出的土分層搗碎,撿除磚頭石塊,然后回填,做成低于地表10cm的溝畦,只留耕層的熟化土,以備栽種時覆土用。溝畦做好后,應該先趟平后灌水,水下滲后,即可栽種。
5種植方法
山藥的種植,因各地氣候條件而有差異,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溫穩(wěn)定超過9-10℃即可種植。有條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蓋。一般的方法是:山藥溝澆透水后,將種苗縱向平放在預先準備好的10cm深的深畦中央,株距25cm左右,密度為4000--4500株/667平方米,然后覆土5cm,在山藥的兩側20cm處施肥。一般施土雜肥3000kg/667平方米以上,尿素10--15kg/667平方米,硫酸鉀40--50kg/667平方米,過磷酸鈣60--75kg/667平方米,腐熟棉籽餅30--40kg/667平方米,施肥后,上面再覆土5cm,使之成一小高壟。
6、科學管理
1)高架栽培
山藥出苗后幾天就甩條,不能直立生長,因此需要支架扶蔓。一般選用1.5m左右的小桿作支架最好。
2)澆水、排水及換水
山藥性喜晴朗的天氣、較低的空氣濕度和較高的
土壤溫度,一生需澆水5-7次。在澆足底墑水的情況下,第一水一般于基本齊苗時澆灌,以促進出苗和發(fā)根,第二水寧早勿晚,不等頭水見干即澆,以后根據(jù)降雨情況,每隔15d澆水1次。伏雨季節(jié),每次大的降雨后,應及時排出積水和進行澇澆園----換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