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量:1859 日期:2021-10-19
生姜種植對技術的要求較高,特別是苗期到旺盛生長期管理的好壞,對生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很大的影響。如果管理不當會出現(xiàn)卷葉“扎辮”、葉片發(fā)黃、根系腐爛、死棵爛苗等現(xiàn)象。做好苗期到旺盛生長期的管理,預防和減輕這些生長不良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,對于提高產量和品質,增加種植收益有重要的意義。
一、生姜苗期常出現(xiàn)的問題
1、高溫干旱出現(xiàn)卷葉,“扎辮”現(xiàn)象
2、根系弱,缺鐵性黃化嚴重
3、莖基腐病,導致植株倒伏,莖基部斷裂
二、生姜苗期管理技術要點
1、遮陰
生姜屬于耐陰性植物,不耐強光和高溫,而苗期正處于夏季高溫時節(jié),天氣炎熱,光照較強,因此生姜栽培必須進行遮陰處理。
南方姜區(qū)采用“搭姜棚”遮陰,具體做法是幼苗期出土后在畦面用竹竿搭棚,然后再在上面覆蓋稻草遮陰。而北方姜區(qū)傳統(tǒng)的遮陰方式是“插姜草”。通常于生姜播種后,趁土壤潮濕時在種植行的南側(東西行)或西側(南北行)15cm左右插上谷草并編成籬笆來遮陰,也可以用玉米秸稈等來代替。目前遮陽網等材料逐漸用于生姜遮陰,效果良好。
2、合理澆水
生姜的根系淺,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,因而不耐旱需要經常澆水。但生姜也不耐澇,如果澆水過多則會影響生姜根系發(fā)育,引發(fā)姜瘟病等病害,因此合理澆水很關鍵。
生姜苗期植株較小需水量不大。但由于根系不發(fā)達吸水能力差,所以應小水勤灌,澆完及時中耕保墑。夏季氣溫升高旱情頻發(fā),需要及時補充水分,每隔5-7天澆水一次,澆水時間應以早晚為宜,大雨或暴雨后需要及時排澇。
生姜的根系淺,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,因而不耐旱需要經常澆水。但生姜也不耐澇,如果澆水過多則會影響生姜根系發(fā)育,引發(fā)姜瘟病等病害,因此合理澆水很關鍵。
生姜苗期植株較小,需水量不大。但由于根系不發(fā)達,吸水能力差所以應小水勤灌,澆完及時中耕保墑。夏季氣溫升高旱情頻發(fā),需要及時補充水分,每隔5-7天澆水一次,澆水時間應以早晚為宜,大雨或暴雨后需要及時排澇。
3、合理施肥
苗期植株需肥量不大但苗期時間較長,為使姜苗健壯生長通常在苗高20-30cm左右并具有1-2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,稱為“小追肥”或“壯苗肥”,此時可以使用微量元素水溶肥進行沖施,以補充生姜苗期所需的養(yǎng)分,促進莖葉的生長。另外生姜苗期容易出現(xiàn)缺鐵性黃化,可以葉面噴施微量元素水溶肥進行防治。
4、促根壯苗
生姜根系淺對養(yǎng)分的吸收能力弱,在苗期采取適宜的促根措施能提高根系活力,提高根系對養(yǎng)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??梢栽诿绺?span lang="EN-US">15-20cm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+0.1%三十烷醇+惡霉靈以促進根系生長,防治根部病害,促進植株生長健壯。
5、中耕除草
生姜屬于淺根性作物不宜深耕。在實際生產中地膜栽培的生姜在撤膜前無需中耕;露地栽培的生姜一般要在出苗后,苗高約15-30cm時,結合澆水或雨后淺中耕1-2次,中耕深度保持在5-8cm為宜,以防止土壤板結、提高地溫和清除雜草。